作者:geekpark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974432/answer/1712258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增「微信实验室」,微信的「野心」动了谁的奶酪?

手握九亿用户的微信在 Google I/O 召开的前夕,更新了 iOS 6.5.8 版本,新版本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新功能「微信实验室」的加入。

什么是「微信实验室」?

用户更新完毕之后,需要进入设置界面才能找到「实验室」的入口。「实验室」里有微信正在探索的功能,用户可以在这里体验新功能,不过「实验室」中的新功能是否会成为微信的正式功能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实验室」提醒实验随时可能结束,请勿过于依赖。

目前,「实验室」中可参与的实验只有两个:「看一看」和「搜一搜」。用户选择开启后,会在发现界面中找到这两个功能的入口。

「看一看」和「搜一搜」又是什么?

点击进入这两个功能可以看出,「搜一搜」支持微信内包括朋友圈、文章、公众号、小说、音乐以及表情的搜索;「看一看」则可查看好友关注的热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有网友称「看一看」和「搜一搜」和之前微信首页搜索框的功能一致,只是把它们放在了更加明显的位置,实则不然。

「搜一搜」和之前的搜索框相比,打通了多个内容接口,搜到的不止有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的内容,还有更多的内容和服务。举个例子,当你输入关键词「滴滴出行」时,你可以搜到滴滴出行的公众号,小程序,和滴滴有关的咨讯以及朋友圈热文。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搜到例如知乎等微信以外的内容。

而「看一看」,除了阅读记录外,还可查看好友最近阅读的文章。这意味着它对用户偏好的判断会优于今日头条。

为什么推出「看一看」和「搜一搜」?

根据微信官方的解释,微信推出「搜一搜」,是为了满足大家的搜索需求,帮助大家更便捷地使用搜索功能,快速地获取想要的内容或服务。「看一看」则是微信基于大数据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资讯阅读体验,可以让用户快速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热点资讯。

但通过上面的功能介绍里不难看出,通过「看一看」腾讯想做的是依托微信先天的熟人社交体系对内容进行再次分拣和精确推送。

因为微信一方面受惠于自己海量的用户基础和内容源,但同时自身的用户体验也在被这种「海量」所拖累,好内容无法更好的被发现,因为干扰的增加,信息难以精确送达,通过这种社交加兴趣建立的体系对是对泛滥甚至轻微失控的内容进行二次筛选,让好内容得以呈现。

而微信依托「搜一搜」的目的则更加明显,通过「搜一搜」用户不仅仅能够完成原本应用内的搜索,是将搜索方位扩大到了整个互联网,同时把搜索和信息获取的过程都保持在微信内部完成。

也就是说,「搜一搜」从一个内部搜索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内置浏览器,而且这个浏览器拥有着超高 DAU,同时具有微信的独特的配套优势。还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搜一搜」功能对于小程序的支持,微信再一次把小程序的用户习惯培养放到了非常高的优先级。

其实早在 4 月 24 日,微信事业群下成立搜索应用部,负责微信的搜索业务、阅读推荐业务、AI 技术研究及落地、微信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能力的应用。当时的消息中,没有明确站外搜索的方向,但随着「搜一搜」的推出,表明站外搜索肯定要做。如此看来,微信做搜索了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微信的「野心」动了谁的奶酪?

微信做搜索当然只是一小步,从这次的新功能折射出的野心和计划往往更吸引人。如果说微信是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替代百度和今日头条,霸住更多流量,而成为唯一入口,那远不必这么大费周章,更何况这般大费周章也不一定就能做到上述的两件事。

以上的动作能反映出的更多是微信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和定位,聊天工具从长远来看是「短命」的,它会伴随着使用者的老去而老去,甚至先于使用者而被取代,好在微信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后一种可能性并不大,但用户的沉淀往往是把双刃剑,就算是微信也不能不求变,脱离单纯的大流量入口和聊天工具是微信目前要做的,成为情景应用才是微信瞄准的下一步。

微信押宝小程序这样典型的情景化工具正是这个道理,而这种成为情景化工具的「野心」,必须通过在聊天和单项流量入口之外进行附能,这次提到的这两个新功能是这样,甚至包括以后更多的功能都可能是为了这一个原因。

不过这种附能的过程在扩充微信职能外沿的同时,必然会触碰到众多他方利益,无论是搜索还是内容分发,在中国移动互联网这个拥挤的市场里,不管在哪个领域的崛起都要面对和已有的领域寡头的利益冲突,尤其是腾讯这样无法被并购和打败的「新人」,利益冲突无法避免。

微信想要改变,面前几乎全是已经成长完全的强劲对手,每次一试图为微信附能都是在强敌口中夺食。这种事,背靠 9 亿月活用户的微信比谁都有底气,但这种底气并不能为微信直接带来成功,就像现在的小程序一样,优化一项功能或做好一个产品这件事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